入手 Apple Watch 之后,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来源: 少数派 2023-07-29 10:20:46

如果你有关注 Apple 发布会的习惯,相信你一定对 2019 年秋季发布会的用户来信视频记忆犹新。Tim Cook 通过这些来信向我们展示了 Apple 设备如何帮助用户过上更好的生活。

对于许多人来说,聚焦于健康的 Apple Watch 往往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许改变:或许是让你关注自己的睡眠、或许是让你开始尝试简单运动……于是,我们邀请了 5 位长期使用 Apple Watch 的少数派作者,请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体验,以及 Apple Watch 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胖鱼要进步:给予了一个更关注自己的机会


【资料图】

Apple Watch 在日常生活中伴随了我 4 年半之久,如果回过头来让我选择一个最离不开的 Apple 产品,那我绝对会选择 Watch 系列(手机不在选择范围内)。因为 Apple Watch,真的让我的生活变得踏实且更自律。

虽然我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但我当初购买 Apple Watch 的原因并非是为了记录运动。反而是拥有了 Apple Watch 后,记录运动成为理所当然。

现在使用的 Apple Watch 是我当年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之所以给自己买它,是因为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睡眠不太好,入睡慢而且感觉夜里总醒。为了验证或者说是终止我这段时间对睡觉的猜想,我就入手了当时的 Apple Watch 4 代。

放下无效猜疑,好好睡觉

作为购买 Apple Watch 的第一强需求,产品到手后的第一时间我就毫不犹豫地花 18 元购入了 AutoSleep 来监测自己的睡眠情况。尽管这几年 iOS 上出了很多有关睡眠监测的软件,包括自带健康也有上线睡眠数据相关的功能,但我还是在坚定不移地使用 AutoSleep。毕竟有的工具使用久了,它已经被我调教成了更适合我自己的记录者,它已然更熟悉了我的生活节奏。

我之前有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 AutoSleep 的使用:《AutoSleep | 自动统计睡眠到底靠不靠谱?》。文章中也对软件中主要记录的多个指标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和举例。如果你也是一个对睡眠监测有强需求但还在搜寻相关应用的朋友,也可以去参考下那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到我自己的日常使用中来,从买来手表的第一天起,我就坚持晚上睡觉佩戴的模式。即睡前洗漱阶段将手表放置充电,睡觉时充电完成然后佩戴记录睡眠。对于一直使用回环表带的我来说,平日佩戴 Apple Watch 基本都是无感的,因此睡觉时也不会感到有手腕处佩戴感明显的情况发生。

目前我对自己的睡眠指标主要关注「深度睡眠」部分,经过这几年的持续睡眠监测,我发现其实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睡眠很浅,AutoSleep 的记录帮我消除了对自己的睡眠疑虑。

之所以着重关注深度睡眠,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指标是可以反馈出最近的状态和压力情况,换言之就是最近是否有什么心事。因为人一旦有什么事情放不下,或者比较焦虑时,很容易睡不踏实。

最明显的体会就是我正常状态时 vs 甲亢初期的睡眠状态,那个数据对比真的惨不忍睹。看一眼就能焦虑到死的程度,每天入睡极其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看数据也会发现深度睡眠少得可怜。睡得总时长达标了,但是深度睡眠一点没有,这种睡眠真的很痛苦。这里其实就侧面展现出来「身体状态不对」的现状,通过看这些数据还能对自己的身体起到警告作用。

除了应用首页的当日数据外,我也会定期检查「历史」Tab 下的阶段性睡眠数据变化。在这个页面下,我可以通过这种大块时间的数据汇总,更明显地观察到整体的睡眠变化。比如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某段时间内,连续几天睡眠状态都不错,这会让我觉得自己状态还是很 OK 的。像 7 月份这些数据,基本天天满分了,这对于还在关注自己身体恢复的我来说,已经感到很开心了。

当然「历史」页面中,可以查看多种数据。除了这种整体环状指标外,还有各种睡眠类指标的汇总以及就寝时间等。当观察到自己最近的就寝时间持续性延后或偶尔睡得太晚时,我就会开始提醒自己,调整作息时间,尽量控制到 12 点之前睡觉。

通过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对比,可以更准确地反馈给自己,并让自己主动做出生活上的调整。我觉得这是 Apple Watch 四年多的时间里给我带来非常正向的变化之一。

彻底改掉不爱喝水的坏毛病

我之前总是想不起来喝水,有时一天才喝不到 500ml。于是买来 Apple Watch 后,我也迅速购入了 WaterMinder 应用。这 30 元的投资对我而言很值,因为它成功帮我改掉了喝水少的坏习惯。

把「记录喝水」的这个动作从手机转移到了手表上,可以让我「摆脱」手机,因为拿起手机瞬间可能会被其他通知分去精力;另外,搭配手表的提醒,可以将「喝水」与「站立」两个行为联动起来。

这个使用认知是我在居家远程办公后体会到的乐趣。因为居家办公全凭自觉,有时候忙起来可能一天都想不起来离开座位。所以居家办公就是需要「该工作时工作,该休息时休息」,而且需要更加注意「没事起来走走」。

通常情况下,我会配合 Apple Watch 的站立提醒,在每次站立活动时,顺便去接水喝水,然后直接在手表上抬腕点击即可记录完成。

除此之外,为了让我能更主动地「远离电脑前」起来走走,我会用 350ml 容量较小的水杯喝水,很快喝完一杯,就可以让我在一天内多次频繁去接水。这样就又可以从喝水的层面,反过来让自己多多站立,不要久坐。

这一年多的居家办公,让我把手表记录喝水的习惯保持地非常好。通过历史记录也可以看出,通过 WaterMinder + Apple Watch,不光是把我不爱喝水的习惯改了,而且每日摄水量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进而也让我在剥离了记录动作之外,开始主动地多多喝水,巩固了这项习惯。

必要时候,心率监测也有大作用

如果说前两个是 Apple Watch 让我养成的长期习惯,那接下来的这个可以说是这半年来我用到最多的一项功能。

有了 Apple Watch 后,手机上的「健康」应用真的可以更大程度地被使用,比如佩戴手表后就会自动记录的心率。在我这半年确诊甲亢到修养身体的时间段里,「心率」真的帮我记录了很多的「关键证据」。

一阳后我的日常心率居高不下,并出现了一天推送多次「高心率通知」的状况。也是因为那段时间的高心率推送,让我开始关注到了我的心脏问题。开始反应过来,好像自己身体出问题了。

过年期间没去医院的时候,我都是每天在家里通过心率监测的数据来观察自己的变化。最严重的时候,晚上睡觉平躺的心率都达到 120 次/秒,接近我正常状态时睡眠心率的两倍高。晚上睡觉也会收到高心率的推送通知。

因为有了这些数据的记录,我在年后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时,有理有据地给医生描述了我当时的状态。确诊甲亢后,通过 Apple Watch 进行的心率监测成为了我离不开的一项数据。

在之后这大半年的恢复期里,除了按时用药外,时刻关注心率数据也成了每天的必备工作。在未到医院复查时间时,我基本都是靠心率的数据变化来推测自己的身体恢复程度。比如心率开始逐渐下降了,说明吃药还是很有效果的;心率在某几天里突然又突高了一下,是不是最近饮食上疏漏了什么,还是药量需要调整了等情况。

除此之外,「健康」应用也会每周或者定期推送心率的变化汇总。通过收集各种相关应用产生的数据,在趋势内容下,会整理出来一份直观的差距对比。这对于我了解自己的身体恢复有了更直观的展示。

所以,尽管一些手表类的监测记录在医学层面不具备严谨的数据参考,但至少在最容易理解的层面,它确实给到了我最直接的答案。让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我自己的身体变化。

不那么吓人的闹钟

其实除了上述这些针对习惯养成或者身体关注类的影响外,使用 Apple Watch 还有一个小小的好处,就是 Apple Watch 的闹钟「不会那么吓人」。这点仅针对于 iPhone 的自带闹钟提醒,我一直觉得手机的闹钟提醒声音有时候会非常突兀,有时候会突然响起吓人一跳。但是手表自带的闹钟提醒在即便是开了「睡眠模式」或者是「勿扰模式」下,它也会仅以震动的方式提醒你。这对于我们这种睡眠浅的人来说,这个提醒程度我个人感觉是刚刚好的程度。如果你也跟我一样,也可以体验一下 Apple Watch 的闹钟哦。

@阿斯巴_甜:戴上手表,放下手机

我目前在使用的是 Apple Watch S8 45mm GPS 版,去年 11 月初入手,是我用过的第一支 Apple Watch。

在 Apple Watch 之前,我的第一款可穿戴设备是小米手环 2,佩戴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因为腕带的损坏,让手腕自由了两年,直到换上华为 Watch GT2。在佩戴了 2 年多华为 Watch GT2 之后,才换成了现在的 S8。

华为 Watch GT2 虽然看起来功能比 Apple Watch 少了很多,但它拥有睡眠检测、运动检测、通话提醒等我最常用的功能,也实现了一周左右的续航,即使在换上 S8 大半年之后的现在来看,它的使用体验也还算不错。但在当时,我开始逐渐厌烦每次跑步之前都得打开运动健康 app,并且还得等待 GPS 信号连接上(遇上多云的天气还常常失败)才能开始记录。并在看到《分手的决心》中男主角用 Apple Watch 录音的时候彻底心动,就决定换上 S8 试试。

由于之前使用华为手表的缘故,在换成 Apple Watch 之后,运动和健康检测的功能并没有让我的生活有显著改变。当然,可以直接通过手表进行运动记录确实会感觉方便了不少,但并未让我的运动习惯改变多少,还是维持在原来的样子。另外虽然 Apple Watch 的传感器种类丰富了不少,但无论是摔倒检测,还是车祸检测我目前还没有遭遇过,少数几次噪声提醒也都是在 Live house 里。反倒是它的体温感应功能带给我一次惊喜,尽管苹果在 S8 中加入这个功能主要是用女性健康检测的。

去年底的时候,我的室友已经陆续检测出了阳性,但我还没有出现明显不适,加上当时抗原稀缺,我也就迟迟没有做检测。直到那天早上醒来 Apple Watch 提醒我手腕温度异常,抱着怀疑的态度用珍贵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测了一下,不幸确诊阳性。不过在大多数时候,Apple Watch 的健康检测并没有太多存在感,但这也许是一种幸运。

相较于华为手表,Apple Watch 给我带来的更直观的感受是一种便利性。在 Apple Watch 上,我可以查看到完整的邮件、短信等消息通知;可以控制音乐的播放;通过表盘的设置可以快速查看当天的日程、现在的天气,并轻松打开一个倒计时;可以通过 HiCoffee 快速记录咖啡因的摄入量,等等。当然,这些操作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但相较于从口袋中拿出手机并解锁,然后打开相应的 app 来操作,通过 Apple Watch 无疑会畅快很多。

操控手机上的音乐播放 / 通过表盘快速查看当天日程、天气,轻松打开倒计时 / 用 HiCoffee 快速记录咖啡因的摄入量

不过 Apple Watch 对我生活最大的影响,是它让我戒掉了在睡前使用手机的习惯。作为一个还住在使用上床下桌式家具的宿舍中的学生,之前为了能够不让手机闹钟打扰到室友,睡前只能将手机带到床上。因此睡前刷会儿手机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使得入睡时间变得难以固定,影响作息。

在使用华为手表的时候,我尝试过用它的震动来取代手机闹钟,但它的震动过于微弱(也可能是我睡得太死),在尝试了几天并睡过头之后,还是只能回归到原来的方式。Apple Watch 的震动比华为手表强上很多,它能够成功将我唤醒。现在我睡觉的时候会将手机放在床下的桌子上充电,使用 Apple Watch 作为闹钟,通过物理空间的隔绝,让我成功的戒除掉睡前刷手机的习惯。

@SoberStudio_阿铖:减肥路上的好帮手

在 2016 年,我购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 Apple Watch——Apple Watch Series 1。然而,由于当时 Apple Watch 性能羸弱,打开一个原生应用程序都需要等待转圈,导致它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金贵的」「需要每天充电」的电子表而已。然而,当 Series 4 推出后,精致的全面屏再次吸引了我,加之 Apple 对于 Watch 产品线的定位逐渐明晰,我忍不住换购了Series 5(为什么不是 Series 4 呢?因为等我攒够钱的时候,Series 5 已经快要发布了,所以干脆再等等直接买了 Series 5)。

但是 Apple Watch 真正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是在我下定决心减肥时。由于当时疫情严峻,只能通过室内健身项目来进行锻炼。Keep 虽然提供了丰富的健身内容,但对我来说过于枯燥乏味;而 Fitness+ 则因为语言障碍不太适合我。最终,我选择了 Apple Watch 与 Nintendo Switch 健身游戏的完美结合。

由于喜欢 K-Pop,恰巧那年的 Just Dance 2020 收录了我超爱的 Kill This Love,于是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舞力全开。随即我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无法清楚掌握运动过程中的体能消耗。虽然舞力全开有「挥汗模式」,可以在每首歌曲结束后估算卡路里消耗,但是 Switch 版舞力全开唯一的传感器就是右手中的 JoyCon,所以其估算依据仅有右手动作幅度。但是熟悉舞力全开机制的小伙伴都知道,有些动作即使轻轻挥手,就可以获得「Prefect」的评价,导致即使在跳舞过程中摸鱼划水,估算结果也相差不大。

恰巧当年 watchOS 新增了舞蹈检测功能,可以通过手臂挥动幅度、跳跃、心率等多重指标计算出更准确的运动消耗。我特意尝试了认真跳舞和摆烂完成「kill this love」极限版和「god is a woman」两首歌,四次测量结果显示出显著差距。由此可见,Apple Watch 对运动消耗的计算更可信。

但是知晓卡路里消耗量这一数字并没有太大意义,相较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我曾尝试过各种体能训练,但都难以坚持。减肥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单次或几次锻炼并不能带来明显的结果,从而缺乏正向反馈,而我自制力很差,在缺少反馈的情况下很难坚持,使得减肥计划几次半途而废。

但是 Apple Watch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完成每日活动、锻炼、站立三个目标,每天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不仅如此,完成每月挑战和其他定期举办的挑战后,还会获得精美的虚拟奖章。这激发了我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为了赢得奖章而努力。加之「舞力全开」和「健身环大冒险」,使得锻炼变得有趣,甚至充满乐趣。

二十分钟跳舞和四十分钟的健身环成为了我每天睡前的必要活动,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在此期间并没有控制饮食,深夜炸鸡也是常有的事,一学期下来还是成功减重 20 斤,假期回家所有家人都说我瘦的很明显。虽然减肥并不是最终目标,但是通过减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更加自信。说来也巧,我也是在那段时间认识了我现在的男朋友。这大概就是 Apple Watch,给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当然,无论 Apple Watch 还是 Nintendo Switch,它们只是工具罢了,更重要的是使用它们的你和我。

@斯利普固:All About Health

十天前,我拥有了一台 Apple Watch Series 8,也是我的第一台 Apple Watch。曾经我试图劝说自己无数次想要买,但是终究因为没有找出说服自己的「刚性需求」而放弃。但是这台是礼物来的,就不需要什么理由就可以直接用了。

尽管只使用了十天,它依然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而这十天的改变似乎更有说服力,因为一些未来即将融入进我的生活的一些习惯,目前还处在一个比较新鲜的状态。我对这些改变还是有所感知的,也就有脑子能够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而给我的生活带来的所有变化,说到底都归结为一个词:健康。

睡眠

拿到了手表我最好奇的事情就是,我到底睡得怎么样。其实这个问题很荒唐,睡得好不好,当然是我自己最清楚。然而,我自己真的清楚吗?我想我是不清楚的。因为当我觉得自己「没睡好」的时候,通常都是同一个感觉,即为醒来很困。

但是这个困的原因,我其实是不知道的,比如是我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时间不够?还是我睡的环境不好有噪音所以睡眠质量很差?还是前一天喝咖啡喝多了影响了睡眠?原因可以有很多,结果都是没睡好。

当然我也不企图靠一个手表或是软件就能解决我的睡眠问题。但是我可以依靠它更加了解我的睡眠数据。比方说第一天使用手表睡觉,根据 Auto Sleep 显示,我只有 45 分钟的深度睡眠。这个数据有点吓到我了,但是我想也有可能是因为手表还不太了解我的基础信息(如静息心率、睡眠时心率、呼吸频次等),时间长了应该能够有所纠正。

目前十天下来我的深度睡眠时间大概在两个小时左右,而我问了朋友感觉他们睡得好的多数都是四个小时左右的深度睡眠。既然我发现是自己的深度睡眠时间不够,我可能会着手考虑一下原因,然后在生活习惯上有所改善。(例如在每天几点之后停止摄入咖啡因,或者晚上入睡时间不晚于多少)

站立

当设定了一些基础的每日目标后,Apple Watch 就开始了它对我的监督和督促。我设定了每天 14 小时的站立时间,即一个小时中有一次合格的站立时间后,累计 14 次即可完成当日的个人目标。这个设定非常的符合在公司做在电脑前办公的人,比如我。

当站立提醒我的时候,我可能不会只是站起来,还会拿起水杯去接杯水喝,这样我就能同时做到站立与喝水。我的大概观感是,每天 14 个小时的目标,我被 Apple Watch 提醒的次数大概在 4-5 次左右,也就是说其他的时间我都能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自觉的完成站立这个活动。

这个提醒最好的一点是,当我试图不理睬它的时候,它还会再次提醒。而我又不想「欺骗」它,假装自己完成了这项任务,所以不如就站起来活动活动吧。不自觉中,每天增加了很多起立活动的时间,这应该对我的办公室生活起到了一点点作用。

运动

早早的加入了 Apple One 的家庭车,但是因为我没有 Apple Watch,迟迟没有机会体验 Fitness+。简单设置好手表之后,就马上打开 iPad 下载「健康 App」进入 Fitness+ 页面。简单总结一下它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集合了各种类型运动的「刘畊宏」大集合。使用「刘畊宏」来描述这类运动视频,是因为运动博主会定期 / 不定期更新他的运动视频,像电视剧一样。这也跟我跟着「刘畊宏」一起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每一集都和之前的运动都有一点不一样,每次都会给人一点新鲜感。

之前我也使用过类似 Keep 的运动视频软件,同一类运动(如 HIIT),翻来覆去就是那一套,做得久了自己都有点做腻了,就慢慢不想做了。(当然也许付费内容是有更新的,但我一直在免费使用)但是跟着持续更新的 Fitness+ 来做运动,除了常规的运动以外,还能获得一点点新鲜感能够支撑自己持续做下去。

当然我拿到手表也只有十天,目前只做了两组(一组 HIIT ,一组室内运动),希望我能以此作为一个开端,能够跟随 Fitness+ 设定好的课程,把室内居家健身当做一个常规活动。

@Snow:月黑风高夜,我戴着手表找手机

作为一个从初代 Apple Watch 就开始上手,到 Apple Watch S2、Apple Watch S4、Apple Watch S6 几乎坚持两年一换的用户,我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见证 Apple Watch 整个发展历程了。

想当年,初代 Apple Watch 打开应用转菊花转到熄屏,几乎只能当作一款便携式推送通知器;4 代时已经能流畅地打开应用,简单看一眼天气变化,回一下微信消息;6 代有了全天候视网膜显示屏的支持,对体能训练判断也更为灵敏,下厨做个菜、出门跑个步、在公司开个小会都不必再带上手机。

在这 8 年时间里,我已经习惯了使用 Apple Watch 快速查看通知,旋钮调节音量,智能记录运动,临时接打电话,闲时测个心电图或是做一次冥想,有时还会连上 iPhone 相机拍摄一些不方便监看的仰视照片,此外它还可以是一款不错的装饰。它的存在感不算强,但的确融入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中。

以上这些相信大部分 Apple Watch 用户都有所体会,那接下来这个事例可能就不一定具备「普适性」,但的确让我对 Apple Watch 的价值有了新的认知。

那是两周前,一个南方台风天的夜晚,雷电交加,大雨如注。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正在装修的新房回家。折腾了一天,我的精神状态和 iPhone 一样,都进入了低电量模式,等到了家,我才发现 iPhone 落在了网约车上!心里的那声惊雷,大概比现实中的雷暴还要震撼十倍。

当天家中只我一人,就在我 i 系人格「作祟」,纠结要不要给朋友打电话求助时,我忽然想起手腕上的 Apple Watch。于是,我果断用手表接通了滴滴客服电话。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客服解释「为什么手机丢了还能用原号码拨打」的原因,但借助这一渠道,客服快速地验证了我的身份。5 分钟后,客服就与司机确认了丢失情况,并通过短信提供了司机的虚拟号码,在 Apple Watch 上查阅短信可是比微信更方便呢。

在此期间,我还使用 MacBook Air 的「查找」启用了 iPhone 的丢失模式,万一真的找不回来,或许可以帮忙降低一些风险。如果你没有 MacBook,也可以使用 Apple Watch 来完成这一步操作。

之后就是联系司机的环节,Apple Watch 的通讯音质虽然依旧很渣,但在家还是可以保证清晰交流。所幸,司机小哥很善良,答应在完成当前单后帮忙送到附近。但因为司机对附近线路不是非常熟悉,如何找到对方也成为了一项挑战。楼下并没有网络,Air 显然无法实现对 iPhone 的定位跟踪,于是这份重担又交还给了 Apple Watch。虽然查找中的定位并非实时,但你可以清晰地了解司机动线,方便进一步沟通交流。

终于,在遗失 iPhone 的 40 分钟后,我借助 Apple Watch 找回了它,我的 iPhone 也在那一刻电量耗尽自动关机了。最后,我用 Apple Watch 上的日程记录下司机小哥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给他发个红包(是的,我忘了有语音备忘录这个功能)。

这 40 分钟没有想象中的惊心动魄,也不是非 Apple Watch 担此重任不可,只是在经历这一切之后会不禁感慨一句「幸好有 Apple Watch 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